Book Reviews

SEASIDE CANON

From: http://www.3quarksdaily.com/3quarksdaily/2011/06/a-crab-canon-for-douglas-hofstadter.html

读过《集异璧》的同学一定对里面的“卡农”印象深刻,这里有人又专门写了一首“卡农”的诗,窃以为更好。转过来欣赏一下。

SEASIDE CANON, for Douglas Hofstadter

by Julia Galef

~
The ocean was still.
In an empty sky, two gulls turned lazy arcs, and
their keening cries echoed
off the cliff and disappeared into the sea.
When the child, scrambling up the rocks, slipped
out of her parents’ reach,
they called to her. She was already
so high, but those distant peaks beyond —
they called to her. She was already
out of her parents’ reach
when the child, scrambling up the rocks, slipped
off the cliff and disappeared into the sea.
Their keening cries echoed
in an empty sky. Two gulls turned lazy arcs, and
the ocean was still.
~

最最幸福的文字

去新疆之前路过成都的时候,杜姑娘推荐我看一下这本书。上火车之前,正好在成都的一家书店买到了它。

过多的评价用不着,我只想说一句,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最幸福的文字!一个在阿勒泰的角落里生活的裁缝,怎么能写出这么幸福这么朴实得打动人心的文字呢!:-) 这让我想起了《万物有灵且美》这本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乡村兽医,同样是不怎么起眼的职业,他们写出的文字一点儿都不华丽,可就是这种朴实、乐观、幸福,足以打动每一个读者!

由此可见,幸福和职业无关,和金钱更是没有关系,“苦和甜来自外界,而体味幸福却来自内心”!这个在阿勒泰当裁缝的李娟足以让每一个生活在大城市还每天矫揉造作的人无地自容了。

我去新疆的时候也去了阿勒泰,去了那个“童话边的小城”布尔津,也去了那个“遍地都是宝石”的可可托海镇。从布尔津到可可托海真费了我不少功夫,先是坐车到阿勒泰市(后来才知道其实可以在北屯镇转车的),再转车到富蕴县,再转车到可可托海镇,要去景区的话还得转车……到了可可托海镇才发现,这么一个小地方就是李娟所谓的“算得上真正的城市”!天呐,她到底生活在阿勒泰的哪个小小小小角落里!

阿勒泰有很多哈萨克族人,他们应该是为数不多的现在还在过游牧生活的民族。我在去阿勒泰市的路上看到不少赶着骆驼、骑着马、放着羊的哈萨克人,而骆驼上驼着各种各种的东西,有桌子,帐篷,家具……要我说,他们才是真正的四海为家的人!

我们在禾木碰到过两个哈萨克小伙儿,都很幽默。其中一个小伙儿骑着马,主动上来跟我们当中的姑娘搭讪,用他那不太流利的汉语介绍说,“我——叫——哈——哈”。哈哈哈哈,我们一听就笑了!另一个小伙儿是住的客栈碰到的,叫克里木,他硬是从我这儿蹭走了一个打火机!我怎么觉得哈萨克族的小伙儿都是这么“脸皮厚”呢,哈哈!

打住,继续说这本书。书上还留了她的博客地址,看到下面的一句“进城不易,更新缓慢”,我又笑了!再看看她的微博上,“不见网友。不见读者。不签名”,看来还是李娟懂得什么是幸福!

亲爱的凡高

这本书读了好长时间了,都是抽旅途中的空闲时间一点一点读的,有时候是在飞机上,有时候是在火车上。

我读过关于凡高的书有几本了,觉得还是这一本最好,因为理解一个人莫过于他的日记或书信。这本书汇集了凡高写给他弟弟的信,真实记录了当时的凡高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地,把一个活生生的凡高还原给我们!

世间的幸福他没得到多少,却尝遍了人生的各种痛苦,贫穷潦倒、失恋、背叛、不被理解……可他还是那么执着地画着他的画!有时候读得潸然泪下,为他那种坚强和执着所感动……亲爱的凡高,你何必如此执着!

从中摘录一些我喜欢的句子,与你分享。

当我画一个太阳,我希望人们感觉它在以惊人的速度旋转,正在发出骇人的光热巨浪。
当我画一片麦田,我希望人们感觉到原子正朝着它们最后的成熟和绽放努力。
当我画一棵苹果树,我希望人们能感觉到苹果里面的果汁正把苹果皮撑开,果核中的种子正在为结出果实奋进。
当我画一个男人,我就要画出他滔滔的一生。
如果生活中不再有某种无限的、深刻的、真实的东西,我将不再眷恋人间……
改变了的是我的生活中困难少了一些,我的前途似乎有了一线光明,至于我的内心,我观察事物的方法,与我思考问题的方法,并没有改变。要是说有什么改变的话,那就是我现在的思考、信赖与爱,比过去的更加严肃了。
在我本应该得到友谊、强烈的与诚挚的好意的时候,却反而使我感到空虚;我感到一种可怕的灰心丧气地侵蚀着我的精神;命运似乎给好意的天性设下障碍,一股嫌恶的情绪使我透不过气来。人们喊着:“天啊,日子真不好过!”
对我说来,生活已经变得十分珍贵,我恋爱了,我很高兴。我的生活与爱情是一回事。我以为那“不,永远永远不”好像是一块冰,我把它按到我的心上,让它化掉。谁会赢得胜利呢?是寒冷的冰块,还是我温暖的心?
提奥,我想娶这个女人,我爱她,她爱我。我要尝一尝家庭生活的苦乐,以便按照我自己的经验去画它。
亲爱的弟弟,我还是很想你来这里。我时常抑制自己画油画的欲望;多亏你的赠予,我的前途已经出现了新的希望;由于你已经为我清除了那么多的障碍,我以为我是高于千百个其他人而享有特权的。许多画家由于没有钱而不能继续画画;我无法用言语向你表达,我是如何地感谢你。我学画比别人开始得晚一些,为了要弥补那一段损失的时间,我必须加倍努力工作;虽然我很热心,但如果不是由于你,我就会干不下去。我认为全年能够无忧无虑地画画,是最开心的事。
良心是一个人的指南针,虽然指针有的时候会出现偏差,虽然人们经常发觉用指南针来指导他的方向的时候会出现不正常的现象,但是人们仍然努力按照指南针所指的方向前进。

活在自己的梦里

我之前从没读过三毛的书,只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一本。去海南的时候想带两本书上路,选来选去,发现只有这本最适合旅途上读,于是在飞机上就把它读完了。

我本并不喜欢三毛的文字,她的文字没有张爱玲那种华丽,可却多了几分朴素,多了几分不羁,让我边读边感慨:好一个疯女人!

书中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描写她幻想的自己的前世,原来她也相信人有今生前世的轮回。更让人吃惊的是,她竟然在厄瓜多尔找到了前世的那个自己!难怪她走遍了那么多国家,难怪她要那么执着地去南美洲!

读到后面描写她自己重返故乡时,她一直把自己当作是林妹妹。我以为她大抵是读红楼着了迷,才有如此娇揉造作的文字。其实我错了,读了她的生平介绍我才发现,她原来一直孤独地活在自己的梦里!疯疯癫癫,如痴如醉……突然有一天,梦醒了,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世界,于是绝然离去,去做一个永远也醒不来的梦!

今天正好是三毛去世20周年,特写此文以作纪念。与君相见恨晚。

“红尘十丈,茫茫的人海,竟还是自己的来处。”

和仓央嘉措有关的诗歌

你或许没听说过仓央嘉措,但你很可能听过“那一生,那一世”。他是六世达赖喇嘛,在很多人心目中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花和尚”。

历史上像仓央嘉措这样神秘而且被严重误读的大人物恐怕不多(当然不能算那些被某些人刻意篡改的),主要是因为正史中关于他的记载实在是太少,以至于关于他更多的是民间的传说。而他的诗歌在被后人翻译的过程中又各种被曲解,久而久之,他就成了今天人们心目中“流浪在拉萨街头”的“世间最美的情郎”,而他的诗歌也被流传为朗朗上口的情歌,折杀了无数少女的心……

这本书就是从历史的角度来试图还原出一个真实的仓央嘉措。无奈传说多过史说,书中很大篇幅都是在辟谣,最后作者自己推出的结论也只是自己的一个比较靠谱的观点而已,史实是不是这样我们谁也不知道。建议每一个想了解仓央嘉措的人都应该读一下这本书,起码你会知道,真实的他并不是一个花和尚,那些情诗要么是被错误翻译和演绎,要么是被“张冠李戴”地加到他头上去的。用妹子的话说是,“有些事看似风月,其实无关风月”!

其中最出名的当属那首“那一生,那一世”: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地,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这首情诗实际上不是仓央嘉措写的,它是出自《信徒》这首歌。

那首“东山诗”,即“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皎洁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浮现在我的心上”,确实是仓央嘉措写的,但被译者误读,后人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加工。原诗中对应“年轻姑娘”的是“未生娘”这个奇怪的词,不见得就是情人的意思。

那首 “日夜爱恋的情人,如能成为终身伴侣,哪怕是海底珍宝,我也把它捞上来”,无法确定到底是不是出自仓央嘉措。

还有那首《见与不见》: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也确实是源自仓央嘉措,但经过后人的翻译和添加已经背离原意了。

抛开历史不谈,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其实上面这些诗歌都挺不错的,难怪无数少女为之倾倒啊!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吴虹飞唱的那首《仓央嘉措情歌》

那一天,我转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不为来生,只为你的温暖。那一世,我转山转水,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天上的仙鹤,借我洁白的翅膀,我不会远走高飞,飞到理塘就返回。山顶升起皎洁的月亮,你的脸庞浮在我心上。
当然,后来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在理塘被找到,于是“飞到理塘就返回”就成为仓央嘉措预言的证据了。亏我去川藏线的时候还路过理塘了呢……

因为不去会死!

他和我们多数年轻人一样,本来有着一份舒适、而且在不少人看来羡慕的工作,如果再继续工作几年可以买车买房,结婚生子,然后知足地过一辈子。

可他偏偏没有这么做!放着舒适的办公室不坐,偏偏向往风餐露宿的旅途;放着安逸的生活不过,偏偏去冒各种风险去折腾自己;放着温暖的家不住,偏偏骑着自行车去用车轮丈量世界!这一去就是七年。

在很多人看来,他是个疯子。他们不理解,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不光你,我自己出门旅行时也常常问自己这个问题,反复思考,我觉得这句话最能概括这个问题的答案:“既然到了这世上,就要把世界好好的看看。不是为了谁,就是为了活了这一把,不看看这个世界长什么样子,就不甘心呐。”正如《瓦尔登湖》里所言,“免得到了临死的时候,才发现我根本就没有生活过。

其实很多时候,让我们放弃继续前进的并不是前方有多么困难,相反,而是后方有多么安逸,让你舍不得、放不下,迟迟不肯出发。困难再大我们咬咬牙也能克服,而安逸不是,我们都会从内心里不知不觉地屈从于它。旅途上不是没有艳遇,不是没有人陪伴,只是,哪怕姑娘再温柔,哪怕哥们儿们再义气,哪怕那酒再喝也不够,也要不回头,不回头地走下去!

七年之后,石田回到日本之后的故事,这本书里没有多讲。我很想知道,那时的他有一种怎样的心态?是看过了大千世界之后的激动?还是洗净了自己心灵后的平静如水?我知道的是,如果这个世界你都用骑行一遍了,那么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困难会打得倒你!我知道的是,如果整个世界你都走遍了,你肯定不会再为脚底下这一尺一寸的水泥地而斤斤计较!

所以,我非常欣赏高晓松的那句话:“在我和妹妹长大的这么多年里,我们分别走遍了世界,但都没买过一尺房子,因为我们始终坚信诗与远方才是我们的家园。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我正好又看了《搭车去柏林》,里面的那句话深深地震撼了我:“有些事情现在不做,一辈子也不会去做了。”这让我开始感到害怕,害怕哪一天我也会老去,不是人老,而是心老!等到结了婚生了孩子,看看身边贤惠的妻子,看看旁边可爱的孩子,到时我再想走,我还能动得了身吗?

我现在还年轻啊!我可不想多年以后等有了孙子的时候,当他问我“爷爷,你20多岁的时候都干了些什么?”的时候,我只能叹息“别提了,爷爷那时候还蜗居在水泥盒子里还贷呢!”我要骄傲地告诉他,“你爷爷我当年已经开始环游世界了!”

再不去我们就真的老了!

所以,以后别人再问你,“一定要去嘛?” 你要骄傲地回答他,“一定要去,因为不去会死!”

痛苦即人生

以前对凡高了解很少,只知道他是一个割耳、开枪自杀的怪才。读了这本《凡高画传》才知道,原来他一生都是生活在痛苦之中!

他一生默默无闻,穷困潦倒,基本上一直在靠他弟弟提奥的经济支持活着。开枪自杀时年仅三十七岁。

作为一个画家,他一生仅卖出去一幅画——《红葡萄园》,而非他死后被拍出天价的《向日葵》。他一生仅办过一次个人画展,还是在他弟弟提奥的家里。无论怎么看都不能称得上成功。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与这个社会似乎格格不入,还经常被人们驱赶,送进精神病院。他与别人能和谐相处的时候并不多,都是喜欢让他作画的农民,更多的人则是厌恶他,把他当作一个疯子来看。

作为一个男人,他终身未婚。他追求过两个姑娘,均遭到无情地拒绝。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喜欢他的姑娘,结果姑娘的家人极力反对,最后以这位痴情的姑娘的自尽而告终。

无怪乎他的临终遗言是“痛苦即人生”了!这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

在他这一生当中唯一对他关心备至的就是他的弟弟提奥,他的画他都细心的保管着,他写给他的信他都仔细珍藏着,直到去世他也是死在了这位弟弟的怀里。可见,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所以,年轻人,你还有什么看不开的啊?你那点儿痛苦和凡高这痛苦的一生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

加上萨特那句名言,正好凑成一对:他人即地狱。痛苦即人生。这或许才是对人生最好的概括……

这些男人来自地球

《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讲的是来自古代的人一直活到了现在,而这里要谈的是来自未来的人,也就是时下所流行的穿越。他们来自未来,通过时光机器回到了过去,因为种种未知的原因没有回去,为我们现在留下了种种疑问。这些人很好辨认,他们有着与自己那个时代不匹配的想法和才能,十分超前,使得他们显得格外突兀。更多时候,当我们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时,我们习惯把他们称为天才。

科学界有两个公认的旷世天才,一个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另一个是尼古拉‧特斯拉。爱因斯坦当然也是天才,但和这两位一比,明显要逊色一些。所以,地球上最牛逼的是些什么人呢?是那些在有生之年做出轰轰烈烈的举世瞩目的成就来的人?不是,还有更牛逼的呢!最牛逼的是人,他们在有生之年做出了一坨成就,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根本就没人能理解!过了几百年之后才有人能理解他们做的东西,甚至有些至今仍无法理解!牛逼的人引领科学,最牛逼的人超越并预言科学。

先谈达·芬奇。其实这个名字就不对,人家分明是叫“列奥纳多”(Leonardo),“达·芬奇”(Da Vinci)是说他来自一个叫芬奇的地方,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海滨小镇。你也知道,他是个私生子,这点就挺符合穿越的特点,要尽量掩盖自己的来历。为什么说他是穿越呢?因为这个人创造一系列在他那个时代无法想象的东西,在一坨领域里作出了领先当时科技水平几百年的东西。除了穿越真的不好解释。他的绘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足以让他成为最伟大的画家。他在500年前就设计出了现代的水平的飞行器,坦克,潜艇,机器人等等。直到2008年他设计的金字塔式降落伞才被人验证,确实能用;在当时还没有人体循环系统工作机理的概念、人体解剖还不被人们接受情况下,他进行了人体解剖实验而且设计出了了心脏修复手术,2005年有位医生还真用上了这个;他设计的大桥在2005年终于在挪威建成,因为之前人们都觉得难度太大。他在物理学、建筑、水利、地质等等方面的成就也已经领先当时几百年。他自己说道:“阻碍我的只是时间不够。”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在有生之年都没有发表,直到逝世后多年才被人们发现,件件都是不朽之作。怪不得有人如此说:“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的。” 你现在终于能理解为什么比尔盖茨花了3080万美元去购买达·芬奇的手稿了吧!

阅读更多关于达芬奇的介绍:

1. http://baike.baidu.com/view/15940.htm

2. 《列奥那多·达·芬奇:第一个科学家

3. 《达·芬奇传

再说特斯拉(Nikola Tesla)。这位丝毫不亚于达·芬奇。你开始知道他应该是在高中物理课本上,磁通量的单位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发明了交流电,打败了爱迪生的直流电,如今走进了千家万户,这恐怕是他最为人知的成就。其实呢,他一生独立发明了1000多项发明,多相电机、可逆磁场、无线通信、遥控自动学、X光摄影技术、收音机、雷达、传真机、真空管、霓虹灯管、飞弹导航、星球防御系统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设想了今天的电子显微镜、激光、电视、移动电话,互联网……多么恐怖!他绝对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电子工程师,没有之一!实实在在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可他的名气远没有达·芬奇那么大,这是有原因的。一是他研究的这些东西和军事密切相关,当时多个国家的军方都在关注他,在他死后美国政府人为秘密删除了有关他的历史记载和报道,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被收缴并列入高级军事机密,因为他发明或提出的一些武器足以把整个地球掀翻,足以毁灭全部人类了。这丝毫没有夸张,你可以看一下他提出的“死光”,真要是有国家造出这种武器来的话以后打仗不流一滴血人就能都死光光了;原子弹是在他之后发明出来的,可是他在有生之年就造出了比原子弹威力大上千倍的东西,就是那个Wardenclyffe塔,正是因为它才使得这位天才有了制造通古斯大爆炸的嫌疑。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恐怕无从知晓了,但他确实有那能力倒是真的。二是,他那无人企及的才华让当时很多赚钱的公司面临倒闭,遭到各种人的嫉妒和打压,其中还包括大名鼎鼎的爱迪生,就是那场著名的电流大战了,当然了,后来这两位冤家都拒绝领取同时授予他们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又是另一枚八卦咯。

此人操纵电和磁达到了出神入化、让后人望尘莫及的地步:

“他对电就像是对一个有生命的生物一样。他和它交谈,命令它。我与来自上帝的最高层次的人通了话。毫无疑问,他具有最高水平的灵性,他能召唤来我们的神。”一位印度哲学家在拜访了他之后如此写道。

后人如此评价他:

“100年前,特斯拉就能以脉冲方式输送一万亿瓦的电力,而这仍然让我们今天望尘莫及。我们最多可以输送十亿瓦的电力,相当于特斯拉的千分之一。我们很高兴拥有了三百万伏的发电机,但特斯拉可以轻轻松松地达到一亿伏。”

“他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和制造出火球的人。”

提到球形闪电,你应该能想到刘慈欣的篇科幻小说《球状闪电》了。怎么样?现在就算是我说他不是穿越你也不相信了吧。:)

阅读更多关于特斯拉的介绍:

1. http://baike.baidu.com/view/966246.htm

2. http://baike.baidu.com/view/194313.htm

3.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65544/

4. 《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 (上),文字视频

5. 《科学“超人”尼古拉·特斯拉》 (下),文字视频

6. 《尼古拉.特斯拉与球形闪电》(一)(二)

7. 《被世界遗忘的天才:特斯拉回忆录

这两位旷世天才有着两个与众不同的共同特点:一,他们都睡眠很少,达芬奇就不用说了,他还顺带发明了达芬奇睡眠法,而特斯拉也是一天只睡两个多小时,一直保持着超级旺盛的精力。可见天才不光靠天分,努力也是必须的。二,他们都终生未婚,特斯拉一生都在为事业奋斗,根本就没时间勾搭女人;而达芬奇据说是因为同性恋,在那个时代怎么能被人们接受呢!说到结婚,你发现有灰常之多的牛人其实都是终生未婚的,不信你看看《那些终生未婚的天才们》。所以,年轻人,你急个什么啊!

如果跳出科学的话,我们不难发现另一位大天才,就是我在上一篇博文中提到的托马斯·杰弗逊,他是人文方面天才,在200多年前就写出了至今仍让人称颂的《独立宣言》。维基百科中如此描述他:“除了政治事业外,杰斐逊同时也是农业学、园艺学、建筑学、词源学、考古学、数学、密码学、测量学、与古生物学等学科的专家;又身兼作家、律师、与小提琴手;也是弗吉尼亚大学之创办者。”多说两句,他一生藏书无数,后来将这些巨量藏书都捐给了国家图书馆;死后他的墓志铭上对自己的总统生涯只字未提,倒是很在乎“维吉尼亚大学之父”这个称谓。

现在让我们把目光再拉回到近代科学,有两位来自印度的奇才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虽然他们没有前面三位那么耀眼。其中一位是数学家Srinivasa Ramanujan,如果你读过《哥德尔、艾舍尔、巴赫》或者《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第一卷)的话,我想你一定对他有印象。“天妒英才”用在他身上再合适不过了。他有着惊人的数学天分和直觉,可惜早年没接受过正规的数学教育,否则如能再多活几十年,他恐怕也能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了。他早年在印度,数学学习基本上靠自我训练,后来给当时的大数学家哈代写了一封信附带了120个没有证明的定理,让哈代感到震惊:“只看它们一眼就可确知一定出自数学高手。它们一定是对的,因为没有人会胡思乱想而写下这样的式子。”就是这封信,让他一下子从印度乡村走进了剑桥大学,之后写出了一坨“从天而降”的公式定理。后来哈代如此描述他:

“要这样一个人有系统地从头学习数学是不可能的,我也怕这样教会打击他的信心,使他失去灵感,但另一方面,他总不能对某些数学那么无知。……。我总得教他点什么,就某种限制而言,我算教会了他一些东西,但显然地,我从他那儿学来的要比我教给他的要多得多。 ”

“超人的记忆力,无比的耐心,长于计算,推广,对公式的特殊感觉,能迅速修正自己的假设,这些因素都促使他成为这方面研究独一无二的数学家。”

阅读更多关于Ramanujan:

1. Ramanujan biography: http://www-history.mcs.st-and.ac.uk/Biographies/Ramanujan.html

2.《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

3. 《数学家,很美很纯粹—S. Ramanujan

另一位是天体物理学家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198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据说他深受Ramanujan的影响,也颇有天赋,24岁时就生猛地提出了在大约50年之后让他获得诺贝尔奖的观点,可惜他生不逢时,偏偏在当时碰上了恒星研究权威爱丁顿博士,被他打击坏了。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成名后以对年轻人温厚而著称。关于他我了解不多,阅读更多可查看《孤独的科学之路:钱德拉塞卡传》。

看完这些天才奇才们的经历之后,我们难免会觉得“人比人,气死人”,有些东西还真是得靠天份,不服不行。主要还是因为人的大脑有着太多我们未知的、尚未开发的潜力。扯远了。

如果再扯回到一开始的穿越问题,除了那两位旷世天才之外其实还有个人最可疑,而且是中国历史上的人物,那就是王莽。他是第一个篡位之人,篡位之前做了大量舆论准备然后称帝,堪比现代选举手段,上台之后推行计划经济,搞改革币制,平抑物价,征收商业税……几乎没一个是那个时代应该有的东西。更何况,他还是第一个染发的皇帝;他的年号为“始建国”,你又见过历史上哪个皇帝的年号是三个字的呢?

好了,无论你相信不相信穿越,这些男人都真真切切地改变了我们的历史,留给了我们后人一个又一个传说……

Coders at Work (二)

Ken Thompson:印象中很少见到这位老大接受什么采访,这次能读到这么长的一篇专访着实不容易。这位大牛是必须崇拜的,必须的,据说连DMR都敬他三分,可见其功力到底如何了,呵呵。人家不光编程牛,下国际象棋都很牛,于是下着下着就搞出了下国际象棋的计算机乐……

在书中的采访中你可以读到很多关于当年Unix的故事,以及大牛当年的故事,比如这位大牛是读EE出身的,曾热衷于搞电子的玩意儿,在进贝尔实验室之前是教书的,等等。最让人震惊的是,这位大牛自己爆料,他当年去贝尔实验室面试工作纯属意外,其实他只是想借去面试的机会去免费旅行,到那边探望一个朋友,根本就没想找工作的事儿,结果呢,不小心真面上了,于是才有了后来精彩的故事!历史啊,有时候就是喜欢开玩笑,设想如果当年贝尔实验室因为听说他对工作不感兴趣干脆不要他了,那我们现在可能连Unix都没有呢!更别说 Linux 了!感慨万千……(本人省略数百字感慨。)

在谈起编程的问题时,Ken 老大终于亮出了他的杀手锏,本人早就有所耳闻,那就是他编程都是自底向上的!!这一点很牛B,一般人做不到的,包括本人在内的多数人都是习惯从上到下,无论读代码还是写代码。我也尝试过自底向上写,结果写得一塌糊涂,我那程序还不算大,要是大的程序那简直没法写了……唉,看看人家,还能写出那么牛的操作系统,编译器等等,境界和咱这种小菜就是不一样!不服不行!

在被问道调试的问题时,他就更牛了,人家不光不用调试器,就连用print都是和咱不一样的。像咱也就调试时加几个print吧,可人家是在编代码时就已经想好该在哪里放print了,保证程序跑起来调试时有足够的print可用。瞧瞧,这就是咱和牛人的差距!啥也别说了,学习吧。

作者问他如何找到有才华的程序员时,他认为程序员最重要的素质是热情,呵呵,其实何止是程序员啊,很多工作必须的。大牛还顺带提了他是如何面试别人的:

It’s just enthusiasm. You ask them what’s the most interesting program they worked on. And then you get them to describe it and its algorithms and what’s going on. If they can’t withstand my questioning on their program, then they’re not good. If I can attack them or find problems with their algorithms and their solutions and they can’t defend it, being much more personally involved than I am, then no. At the same time you can get a sense of enthusiasm. It’s not something you ask directly, but in the conversation you’ll come with this enthusiasm-ometer, and that is tremendously helpful for me. That’s how I interview. I’ve been told that it’s devastating to be on the receiving side of that.
估计能通过他面试的人这个世界上还真没多少个……不过人家这种面试的方法确实值得国内很多面试官们好好学习一番乐!

大牛现在在 Google,貌似地球人都知道。不过据他说他在 Google 根本就不提交代码,虽然他在 Google 的工作是做 Infrastructure 的。Google 就爱养这样的牛人,他们的工作可能对 Google 没有任何直接的好处,但 Google 就是乐意供着他们让他们做研究,嘿嘿,这才是真正的高瞻远瞩啊!

Coders at Work (一)

偶然间看到的这本书,本以为是讲软件工程的,没想到是采访牛人们的书,正好符合本人的八卦风格,不得不看。

像这样的书,一看就知道其质量完全取决于采访者(作者)的问题质量,还好,以我之见,作者的问题还算不错,牛人们回答得也比较详细,所以这本书是很值得读的。

书中共采访了15位牛人,本人见识浅薄,在此之前只知道其中5位,主要是因为这些牛人中有不少是来自我不关心的 Java/Javascript 领域,和我并不熟悉的 Haskell,Lisp 领域。虽然是采访类的书,但章节顺序还是有关系的,因为作者在采访后面的人时会提到前面的人,但从我的感觉来说,这个关系不重要,完全可以按照你喜欢的顺序去读。我还没读完,目前读完了我最关心的三个牛人:Jamie Zawinski,Ken Thompson,Donald Knuth,下面计划去读 Joe Armstrong 和 Fran Allen,其他牛人就是我之前不知道的了,按先后顺序去读吧。慢慢来,不必着急,一天读上几页就行。这本书还是有遗憾的,那就是有不少我喜欢的牛人没有在这里。如果让我采访,我至少还会加上 Linus大神RMS大仙Alan KayEris S RaymondDMRRob PikeBill JoyJohn Carmack

言归正传,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很有意思,也很值得思考,而且书中最值得你去体味的地方是牛人们讲述的自己的编程经验,看了之后受益良多,牛人之言不我欺啊!

Jamie Zawinski:如果你不知道他,我不会感到奇怪,但是他说过的那句话你一定有所耳闻:

“Some people, when confronted with a problem, think “I know, I’ll use regular expressions.” Now they have two problems. ”
大牛这句话道出了使用正则表达式的人们的心声啊!这位大牛是XEmacs的作者,Mozilla的早期作者,他也写过XScreenSaver,这条是我读了这本书后才知道的。更为牛B的是这位大牛是从CMU退学的,Orz了。。。在说到为啥退学时,牛人说,他上高中时就在CMU里编程了,到了大学却还要学习如何使用鼠标,于是一怒之下就退学了!!牛人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So it’s just same shit, different day—I couldn’t take it. Getting
up at eight in the morning, memorizing things. They wouldn’t let me
opt out of this class called Introduction to Facilities where they teach
you how to use a mouse. I was like, “I’ve been working at this
university for a year and a half—I know how to use a mouse.” No way
out of it—“It’s policy.” All kinds of stuff like that. I couldn’t take it. So I
dropped out. And I’m glad I did.
谈到这里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本文到此为止列出名字的牛人当中,没有一个参加过什么 ACM 竞赛,退学的反倒不少,两个:Jamie和John。这不得不说是对贵国计算机教育的一个绝好的讽刺!杯具啊,我这辈子是没机会退学了!每思及此,后悔不已……打住。

这位大牛对C++ Template极其排斥,可谓恨之入骨啊,你要是去他那面试时说你用这玩意儿他会马上拒你!他这么说是有道理的,因为C++的模板太复杂了(以至于需要一本专门的书来讲它!),而且各种编译器的解释也可能会有出入,当然了你要是能玩到boost那种程度就另说咯~!

在被问道如何调试程序时,他说以前也使用调试器,比如gdb,但他曾碰到过gdb的一个bug,所以后来更多使用print了。发自肺腑啊!虽然本人不是牛人,但也很少使用gdb等调试器了,尤其是调试内核,基本上只用printk()了。实际上内核的情况更复杂,即使你有kgdb等调试工具你也可能用不上,比如系统刚启动时,比如内核做kexec跳转时,这些情况我都遇到过,你只能用乖乖地去用printk()。

在被问道都看哪些书时,他还是推荐MIT那本经典的《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然后就是《Design Patterns》,他承认他确实没读过《The Art of Computer Programming》,虽然他也觉得应该去读的。本人这三本都没看过,内牛满面地掩面而过,无地自容……

作者问他一个程序员应该必备的关键素质是什么,他说是好奇。知音啊!他的观点我再同意不过了!!不过还是牛人说得更透彻,再次引用一下原话吧:

Well, curiosity—taking things apart. Wanting to know what’s going on under the hood. I think that’s really the basis of it. Without that I don’t think you get very far. That’s your primary way of acquiring knowledge. Taking something apart and looking at it is how you learn to build your own. At least for me. I’ve read very few books about computers. My experience has been digging through source code or reference manuals. I’ve got a goal and, alright, to do this I need to know what this thing does and what this thing does. And I’ll just sort of random-walk through that until I find where I’m going.
对于程序员来说,有一颗好奇的心才能驱使着你去发掘更多的代码,遇到问题之后多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其根源是什么,以后如何避免它,只要这样自己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