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的宏预处理
宏的预处理这个坑看起来浅,其实还蛮深的。它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几个地方之一。这里斗胆来谈谈,说实话,在写这句话时我也不清楚这坑究竟有多深,没关系,我们摸着石头过河,一起看看到最后这坑能有多深!同时这篇文章也将会是《C语言编程艺术》中的一部分。
从一个相对简单的例子说起吧。
[c]
define f(a,b) a##b
define g(a) #a
define h(a) g(a)
h(f(1,2))
g(f(1,2))
[/c]
相信不少人都见过这个例子。我们不妨再仔细分析一下它的解析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对于g(f(1,2)),预处理器看到的先是g,然后是(,说明这是一个函数式的宏,好,然后替换后面的实参f(1, 2),得到#f(1,2)(注:直接这么写非法,这里只是为了表示方便而已),因为它前面有个#,所以下一步是不会替换f的参数的!所以进一步得到”f(1, 2)”,解析结束。而对于h(f(1,2)),预处理器看到的先是h,然后(,对其参数f(1, 2)进行替换,得到g(f(1,2)),注意这里的下一步是,预处理器就继续往后走,处理刚得到的f(1,2),而不是回过头去再处理g!得到12,到了这里我们的得到的是一个:g(12),然后重新扫描整个宏,替换g,最后得到”12”。
标准第6.10.3.1节中对此描述的还比较清晰,它这样写道:
After the arguments for the invocation of a function-like macro have been
identified, argument substitution takes place. A parameter in the replacement
list, unless preceded by a # or ## preprocessing token or followed by a ##
preprocessing token (see below), is replaced by the corresponding argument
after all macros contained therein have been expanded.
注意加粗的部分。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总结一下函数式宏的基本替换流程:
首先要识别出这是一个函数式宏,通过什么?通过调用中出现的(,没错是左括号!到这里后下一步是参数替换,就是根据该宏的定义把实参全部替换进去,然后接着向后走,除非是遇到了#和##(正如上面例子中的g),把后面替换后的东西中如果还有已知宏的话,进行替换或者同样的展开,直到解析到末尾:所有的参数都已经替换完(或者#或##已经处理完);最后,预处理器还会对整个宏再进行一次扫描,因为前一轮替换中有可能在前面替换出一些新的东西来(比如上面例子中的h)。
这里咋看之下没什么问题,其实问题很多!为什么?因为宏替换不仅允许发生在“调用”宏的时候,而且还发生在它定义时!
问题1:宏的名字本身会被替换吗?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样问:宏允许被重新定义吗?不允许,但是允许相同的重新定义。标准这样写道:
An identifier currently defined as an object-like macro shall not be
redefined by another #define preprocessing directive unless the second definition
is an object-like macro definition and the two replacement lists are identical.
Likewise, an identifier currently defined as a function-like macro shall not be
redefined by another #define preprocessing directive unless the second definition
is a function-like macro definition that has the same number and spelling of
parameters, and the two replacement lists are identical.
问题2:宏的参数(形参)会被替换吗?
先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define foo 1
define bar(foo) foo + 2
bar(a)
我们是得到a+2还是1+2?a+2!因为形参是不会被替换掉的,你想想啊,如果形参都被替换掉了这个宏就没什么作用了!那实参呢?实参会的,因为实参的替换发生在传递这个参数之前:
Before being substituted, each argument’s preprocessing tokens are
completely macro replaced as if they formed the rest of the preprocessing file
问题3:宏中参数之外的符号会被替换吗?
会,上面提到过“after all macros contained therein have been expanded”,也就是说这个发生在参数替换之前。但是,这里有个非常诡异的问题:如果被替换出来的符号正好和形参一样怎么办?就像下面这个例子:
define foo bar
define baz(bar) bar + foo
baz(1)
我们会得到1+1还是1+bar?后者,因为替换出来的那个bar是不会计算在形参之内的,虽然标准并没有明确这一点。想想吧,如果是的话那个宏的定义也会被破坏了!
另一个例子:
define foo bar
define mac(x) x(foo)
mac(foo)
根据上面所说,我们首先得到foo(foo),然后foo再被替换成bar,最后得到bar(bar)。
好了,到这里我们终于可以看一下更复杂的例子了:
define m !(m)+n
define n(n) n(m)
m(m)
这个例子相当复杂,是我见过的最复杂的一个宏。:-) 刚看到我们可能都有点蒙,没关系,咱们一步一步地来。
第一步很好走,第一个m直接被替换,得到:!(m)+n(m),别犹豫,接着往下走,替换最后一个m,得到:!(m)+n(!(m)+n),这时这一遍扫描已经完成。到这里我们得提出另外一个东西才能继续,你可能知道,递归。标准对此的描述是:
If the name of the macro being replaced is found during this scan of the
replacement list (not including the rest of the source file’s preprocessing
tokens), it is not replaced.
在上次替换中,被替换的是m,所以m在这里的再次出现将不会被替换,所以下一步是会替换第一个n,得到:!(m)+!(m)+n(m),注意这里又替换出一个新的m来,这个m会被替换,因为这次扫描还没完成!下一步得到:!(m)+!(m)+n(!(m)+n),第二遍扫描结束,全部的替换完成。
综上,我们可以总结出两条重要的宏替换规则:1)再复杂的宏也只是被扫描两遍,而且递归是不允许发生的,即使在第2遍时;2)一个替换完成后如果还没扫描完,要从被替换的那里继续。
(全文完)